《大众证券报》报道云创大数据用算法赋能千行百业

2024-01-04 15:22
浏览:1238

  2023年12月30日,《大众证券报》在B1版以《从田间梦想家到AI大师,云创数据:用算法赋能千行百业》为标题,宣传介绍了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云创大数据在算法赋能这条赛道上的奔跑故事。

 

  相关链接:

  ● 大众证券网:

  http://www.dzzq.com.cn/bond/47156249.html

  ● 百度百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629222173568535&wfr=spider&for=pc

  ● 网易: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N5LO9VV0519BOCB.html#post_comment_area

  ● 搜狐:

  https://www.sohu.com/a/748171357_121388342

  ● 新浪:

  https://k.sina.com.cn/article_2023821012_78a10ed402000zmh3.html

  ● 东方财富:

  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31230085828814620440#comment

 

 

以下为报道全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宁聚新质生产力。

 

  数九寒天,南京城墙上的积雪尚未融化,秦淮河上附着了一层薄冰,冰下是缓缓流淌的河水。沿着秦淮河向北不远的永智路上,坐落着一片占地面积约为20亩的园区,几栋大楼挺立其间。这里便是“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

 

  园区办公室内,一串串密密麻麻的代码在电脑屏幕上迅速翻滚,键盘的敲击声不绝于耳,一群忙碌的人像冬日的阳光般耀眼。

 

  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亦是21世纪具有溢出效应的产业,人工智能备受各界关注。面对人工智能产业新浪潮,南京以创新为“法宝”,力争抢占新高地,并在这条新赛道上实现领跑。

 

  其中,作为南京首家登陆北交所的公司,云创数据(835305)正成为资本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成长

  从田间梦想家到AI大师

 

  冬日午后的天空中飘浮着零星的云朵,举目望去,“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楼前的“云计算”三个大字异常醒目,此“云”非彼云,但却是同样天马行空的神秘存在。在外界的普遍认知里,云计算仿佛就等同于一连串代码,而位于大楼A座九层的云创数据正是敲下这串代码的先行者。

 

  在云创数据一路狂奔的身后,有一个人扮演着很是重要的角色——公司总经理刘鹏。在技术层面,他是云创数据这艘轮船的掌舵者,正带领着公司不断向前。

 

  初见时,刘鹏戴着一副银框眼镜,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眉眼间透着一股书卷气,周遭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其“刘教授”。

 

  热情地打完招呼后,刘鹏跟《大众证券报》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阵接着一阵的晃动打破了汶川那座小城原有的宁静,盯着电视画面里的一片废墟,刘鹏陷入了沉思:如果地震可以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更早地预测到,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2010年起,有不少城市陷入空气污染中,清新的空气逐渐被雾霾吞噬,但人们却对藏在雾霾身后的PM2.5一词知之甚少。每逢被“霾没”的日子刘鹏都在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锁定污染源?

 

  对这两件事的观察与思考,在刘鹏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一直希望能够为社会作一些贡献、出一份力,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能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他动情道。

 

  回忆年少时光,刘鹏娓娓道来:“上小学时,我就经常到田里去玩。我喜欢穿梭在田野中,尤其喜欢趴在地里,甚至把头伸到蔬菜里去细细观察。”

 

  “求学时,每天脑子里都充满了各种想法,有时候一天会冒出几十个发明点子,因为我会看到很多问题。”对于这个社会,刘鹏总能洞察到细微之处。

 

  “那时候的想法仅能停留在脑海中,并没有实现的条件。”在解放军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的求学经历,让刘鹏得到了扎进实验室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正是从那时起,电脑屏幕上的一串串代码,让他感到自己脑海中那些“不切实际”的发明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但仅凭个人技术依然难以让“做有意义的事”的想法落地。聚集一群人,搭建一个平台,让想法付诸实践的念头在刘鹏脑海中浮现。2011年,带着对地震预警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的思考,云创数据应运而生。

 

  “2011年至2020年,对公司极为重要。”十年间,云创数据把一个个观察与思考转化为创新:围绕地震预警建立了数据管理、震动监测等四大系统;首创了网格化监测技术自动采集环境数据,通过算法就能定位到雾霾的污染源;为改善社会治安,建设了警务云平台协助公安破案,现已推广至全国……

 

(云创数据展厅)

 

  眼中看得见微小,心中放得下世界,刘鹏一刻也未停下观察的脚步。

 

  2022年,触目惊心的重庆山火、攀爬于山火中的一辆辆摩托车再次让他动容:怎么能把火苗扼杀在“摇篮”中,不让山火如此肆虐?

 

  不到一年时间,云创数据便通过技术研发取得了一项名叫“森林智能自动灭火系统”的发明专利。

 

  刘鹏向记者描述了他所畅想的灭火情景:在每个山头都设有瞭望台,台上停着两架无人机,当视觉探头捕捉到烟雾、火光信号,无人机便会携带“灭火弹”赶赴灭火点。如果单个瞭望台无法及时控制火势蔓延,还会联动附近瞭望台的无人机一起执行灭火任务。“灭火弹用完后,无人机还可以返程补充弹药。”刘鹏自信地表示,这一系列动作全部都可以自动完成,无需人的参与。

 

  平衡

  社会意义与商业化的思考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除了科学家的那股钻研劲,刘鹏身上敏锐的商业嗅觉也令记者印象深刻。特别是云创数据登陆北交所后,刘鹏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力求在社会意义与商业化之间寻求平衡。

 

  此前,云创数据的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重这项财务指标一直位居南京上市公司前列,不仅如此,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也始终保持在75%左右。

 

  对于科学家出身的刘鹏而言,这是荣耀,但也是他和云创数据始终想迈过去的一道“坎”。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的投入,但研发占比会有所降低,因为当你的商业价值体现出来,营收就会快速提高嘛。”在刘鹏看来,地震预警、环境监测这些都是极具社会意义的事,“但我们现在还要对广大的投资者以及公司的员工负责”。他认为,如何让公司具有持续高效的盈利能力,是当前云创数据需要思考的。

 

  刘鹏把公司眼下的这一阶段称作“转折期”。“2023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对于未来,刘鹏和云创数据不仅心有思量,也在身体力行。

 

  而刘鹏口中的突破指的是云创数据今年以来和多个行业中的“大块头”陆续牵手。“南钢、协鑫、浪潮……”他一口气报出了一连串拜访的年产值千亿元以上的企业名单。就在2023年,云创数据已先后与A.O.史密斯(中国)、达观数据、协鑫智算、浪潮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些合作能为云创数据带来什么?

 

  “用我们的技术去为这些企业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刘鹏展望未来道,“跟着这些成长很快的企业共同发展,我们也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牵手龙头企业的背后,也是刘鹏和云创数据对于“如何让‘社会意义’更快商业化落地”的思考。“和某储能企业合作的项目虽然只做了半年研发,但我们认为已经到了可以测试应用的阶段。”

 

  刘鹏告诉记者,现有集装箱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电池短板效应,这是因为集装箱整体充放电次数受限于所有电池中性能较差的那一组,“单组可充放电12000次以上的电池,组成集装箱后的整体充放电次数甚至低于3000次”。而且,绝大部分集装箱中的电池都是固定住的,哪怕发现有短板的电池,更换调整的难度和代价也十分高昂。

 

  云创数据在研的集装箱储能技术优化项目将从三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通过智能算法对电池未来运行状态进行预测,以便及时发现电池问题;其次是设计单元电池仓,提升电池管控的便捷度;三是借助智能机械臂,自动完成箱中电池的检修、更换等工作。“有可能延长集装箱好几倍的寿命,实现降本增效。”刘鹏介绍。

 

  预测

  用算法赋能千行百业

 

  围绕商业化的探索,并没有让刘鹏和云创数据停下做有社会意义、有社会价值之事的脚步。采访中,有一个词是刘鹏频频提到的——“预测”。他将自己做的事比喻成下围棋,“我会不停地想下一步棋怎么走才是更好的策略”。

 

  “‘算法’将是助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刘鹏看来,相较于人工智能的另外两大要素——算力和数据,在算法上的突破极具性价比。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除了目前我国在算力、数据上遭遇的“卡脖子”问题外,还因为在刘鹏看来,“如果提高算力可以给人工智能带来10倍的提升空间,那么在算法上提升相同的水平,带来的收益可能是百倍,甚至千倍、万倍”。

 

  “除了可以应用于地震、环境监测、社会治安,我们的技术还能助力教育、医疗、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谈到云创数据对算法的应用,刘鹏如数家珍。

 

  就在采访当日,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发布2023年南京市人工智能、元宇宙优秀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的通知》。云创数据“WitIndustry尖端工业智能平台”入选“2023年南京市人工智能优秀典型案例”。

 

  据刘鹏介绍,在制造过程几乎全自动化的汽车工厂,仍有一个环节限制了汽车出厂的速度——汽车零部件表面缺陷的检测。“零部件表面的坑包、麻点、隐裂、脏污等缺陷若未被及时检出,那么装配好的汽车就会不合格。”

 

  但如今,“WitIndustry尖端工业智能平台”已经可以用不到50秒/件的检测速度,解决汽车整车车身、冲压件、轮毂、发动机活塞、冲压模具、锂电池等表面缺陷检测的难题,并且在彩涂铝板色差及缺陷检测,以及工业机器人协同工作优化等多个方面也已取得突破。

 

  “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大幅提升生产检测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助其实现智能化转型。”刘鹏说。

 

  在算法上的专注与积淀,令刘鹏更加确定云创数据现在以及将来要做的事。“现在做基础模型的有100多家,而且每一家的投入都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以大模型算法为例,阐述了云创数据的选择——结合向量计算,做基于知识库的专有大模型建设。

 

  “你让大模型跟人聊天可以,但是你让它办公,或是做具体的事,就会有一个先决条件,不允许它犯错。”刘鹏告诉记者,现在的大模型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未必准确,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会有局限性。“它们会给出看似非常有道理,实则完全不对的回答。如果一个服务于银行的大模型,每次却把客户引导到错误的投资方向上,那肯定不行。”

 

  据悉,这项名为“cVector向量计算一体机”的技术可以训练大模型去说更准确的话。刘鹏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基于向量计算构造知识库,再利用知识库结合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力争做到“回答的每句话都不出错”。

 

  分享

  达则兼济天下

 

  围绕算法的突破离不开人才,科研出身的刘鹏深知这点的重要性。如何让中国产生更多的算法人才?他的做法是免费分享。

 

  早在求学时,刘鹏便通过自建网站的方式转载分享国内外有关算法的相关技术文章,以解决大多数人难以获取专业资料的问题。目前,类似的免费分享网站已有13个,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都由刘鹏亲自管理。

 

  不仅如此,刘鹏还联合高校教师先后出版了40多本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材,并组织了上百场免费师资培训,先后吸引2000多所高校的师生参加。

 

  除了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刘鹏更在意有没有能让算法“潜力股”大展身手的舞台。早在2019年,多次以评委、裁判身份出席各类人工智能比赛的他就发现,并没有特别合适的平台用于云计算选手的训练和甄选。于是,刘鹏亲自带领团队开发了可用于训练和竞赛的云计算实训平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刘鹏说,之所以执此理念,除了刻在骨子里的那份对“做有意义的事”的坚持外,还有一件事对他触动特别大。

 

  当时,成立之初的云创数据在南京寻找企业的落脚点,联系“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园区之初,却吃了“闭门羹”。“园区接待人员告诉我们,已经没有合适的办公场地了。”刘鹏回忆道。

 

  就在刘鹏一行人心灰意冷之际,次日却突然接到了园区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刘教授,我们想把园区做好,就一定要给云创数据这样的优秀企业容身之所,所以决定把孵化馆的展厅搬走,让您的公司入驻。”

 

  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鹏止不住地激动,而园区“求贤若渴”的心态也对他影响很大,“我更加意识到人才的意义”。

 

(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

 

  “低调、朴实、睿智、上进。”多年的求学时光,加上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让刘鹏对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与独特的理解。

 

  企业、企业家投来信任目光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南京先后出台《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南京市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等计划措施,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

 

  截至2022年,南京人工智能产业链478家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根据相关报告统计,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十。

 

  “观察加思考,再加努力,就等于创新。用创新再去优化世界”。采访最后,刘鹏再次向记者阐述了对于创新的理解。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带着对“社会意义”的理解与责任,刘鹏笑言自己才“刚起步”,这场围绕人工智能的远征,他不想掉队,云创数据也在奋楫而行。

 

  记者 陈陟 李彦

  实习记者 黄琴琴 李漫鸿